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但是很多病癥易被忽視,使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加重。我國呼吸疾病患者多達1億,而作為呼吸系統慢性炎癥性疾病之一的哮喘,更是影響了無數人。研究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4.2%,患病人數達到4570萬。全球哮喘人群更是多達3億。
哮喘,全稱支氣管哮喘,以氣道炎癥和氣道重塑為主要特征。常見癥狀是發作性的喘息、氣急、胸悶或胸部緊迫感、咳嗽等,少數患者還會出現胸痛癥狀。
哮喘可能是基因、環境、營養條件等多種狀況相互作用導致的。臨床上大多數哮喘患者可通過吸入皮質類固醇和長效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控制。但是對于已產生氣道重塑的患者,這些方法只能改善哮喘帶來的胸悶、氣短、咳嗽等癥狀,無法在根本上控制哮喘。
致命的是,哮喘可能突然發作,造成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出現腦損傷甚至死亡情況。所以很多哮喘患者工作和生活上都有很多不便之處,受環境影響、天氣影響甚至心情影響,哮喘都有可能發生,這讓哮喘患者苦不堪言。探索新的有效治療方法來“根治”哮喘是當務之急。
哮喘新希望:干細胞療法
研究表明,過度激活的氣道炎癥及免疫反應被認為是哮喘發作的首要因素。近年來,間充質干細胞(MSCs)憑借其強大的再生、抗炎及免疫調節等特性備受關注,通過將干細胞注入到患者體內,激活機體的自愈能力,促進氣道組織的修復和再生。這種方法能夠改善氣道炎癥、減少氣道反應性,從而有效緩解哮喘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間充質干細胞調理哮喘新突破
2022年,Joshua Sharan等人在國際期刊《Current 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發文,詳細介紹一例通過靜脈輸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調理難治性哮喘的的臨床病例。
這是首例使用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哮喘的病例報告。患者是一名有長期哮喘病史的68歲男性,通過靜脈輸注,在40分鐘以內將培養的1億個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到體內。
2個月隨訪時,他使用救援吸入器的次數減少到每月1次,減少了90%以上。此外,他的霧化器使用量減少了70%。
在6個月的隨訪中,間充質干細胞療法顯著且安全地持續改善了他的哮喘臨床癥狀。在整個調理及隨訪期間患者沒有出現不良事件或并發癥。
干細胞療法對于哮喘的研究現狀
①
截至目前,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臨床試驗注冊庫網站上注冊的有關干細胞調理哮喘的臨床研究有10余項,其中涉及的干細胞種類包括誘導多能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等。
②
國內學者也有眾多關于干細胞療法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呼吸內科的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可通過釋放轉化生長因子β1抑制氣道炎癥或氣道重塑而發揮其免疫調節作用,從而成為哮喘的新型治療手段。
③
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的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可定植到肺組織并分化為肺上皮細胞,通過免疫調節作用,改善一系列的機制從而緩解哮喘的病情。
間充質干細胞作用機制
抗炎作用
間充質干細胞通過釋放白細胞介素-10(IL-10)和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等抗炎因子,減輕氣道炎癥,抑制免疫細胞的激活,緩解哮喘患者的癥狀。
免疫調節
間充質干細胞通過與免疫細胞相互作用,調節免疫平衡,抑制過度激活的免疫反應,從而實現對哮喘免疫異常的修復。
修復和再生
間充質干細胞的組織修復和再生能力可以遷移和分化為肺泡上皮細胞等細胞類型,有助于修復受損的呼吸道黏膜,改善肺功能。
間充質干細胞的強大功能有望控制哮喘發生,盡管相關方面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相信隨著近些年再生醫學技術的不斷革新,干細胞療法將為哮喘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于網絡,旨在分享相關知識,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文章內容不作為相關醫療指導或用藥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