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個“世界精神衛生日”。
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目的在于通過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對精神衛生的認識,鼓勵社會共同參與,共同治理精神類疾病,共享健康成果。
精神類疾病是指在各種生物、心理和社會環境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思維、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
抑郁癥是精神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國外抑郁癥的發病率最高的可以占到普通人群的10%左右,并且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但同時,抑郁癥又是一種危害性相當大的慢性疾病,而且致殘率高。統計顯示,在我國每年以自殺方式結束生命的20萬人中,有80%的自殺者患有抑郁癥。
目前對精神疾病的治療主要采取心理治療、精神治療和藥物治療結合的方法,一般是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
現有的數種抗精神病藥物主要通過阻斷多巴胺D2受體發揮作用,大多只能控制患者的陽性癥狀,而陰性癥狀和認知功能的改善是臨床治療的難題。因此全新的有效的治療手段是目前急需解決的。
干細胞療法為抑郁癥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為各種細胞類型的能力,這使得它們在再生醫學中潛力巨大。
刺激神經營養因子:干細胞能夠分泌多種神經營養因子,如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等,這些因子能夠促進神經元的生存和分化,改善神經功能。
細胞替代:干細胞具有分化為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的能力,可以通過替代受損或死亡的神經細胞,修復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調節免疫功能: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能夠通過分泌抗炎細胞因子來抑制炎癥反應,減少神經損傷。
重建神經網絡:干細胞療法有助于重建大腦中受抑郁癥影響的神經網絡,恢復正常的神經信號傳遞。
促進神經發生和突觸可塑性:干細胞能夠促進海馬區等大腦區域的神經發生,增加新的神經元的生成,從而改善抑郁癥狀。
臨床研究表明,干細胞療法能夠顯著改善抑郁癥患者的癥狀。
2016年2月22日,俄羅斯莫斯科醫學科學院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在期刊雜志《Bulletin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臍帶血細胞對難治性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的研究成果。
該項臨床試驗研究對象為25-60歲的難治性抑郁癥女性患者,符合重度抑郁癥臨床標準的復發性抑郁綜合征,且抗抑郁藥物治療6個月后無反應。研究將對象分為兩組,治療組13人,對照組3人。
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有所改善,表現為出現樂觀態度及更生動的面部表情。治療結束后3個月,治療組在認知功能方面出現顯著的積極表現。與初始值相比,思維速度顯著提高,工作記憶也得到了改善,視覺和語言學習能力增加。
干細胞療法在抗抑郁癥的治療中展現出良好效益,這無疑為包括抑郁癥在內的多種精神類疾病提供了潛在且有效的治療方式,相信隨著臨床應用研究的不斷深入,干細胞療法將為人類的精神健康保駕護航。
CONTACT US
400-068-7011
【免責聲明】圖片及部分文字來源于網絡及國家衛健委官網,旨在分享相關知識,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平臺所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文章內容不作為相關醫療指導或用藥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