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糖尿病并發癥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因素。近年來大量有關間充質干細胞(MSCs)的研究為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我們對目前采用 MSCs 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比如 MSCs 在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性心臟病及糖尿病血管病變等方面發揮的作用。
糖尿病的并發癥危害非常大,當出現并發癥時,說明血糖長期控制得不好,一定要引起重視,并發癥有:
① 糖尿病眼病,視力下降,長期下去控制不好會導致失明;
② 糖尿病腎病,后果腎壞死,要換腎,做透析;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不要讓并發癥出現,一旦出現并發癥,很難醫治,而且是一個長期的消磨人意志的慢性病。
但是可喜的是,隨著干細胞研究的深入,目前研發人員通過臨床實踐證實干細胞可治療多種糖尿病并發癥 ,給“糖友”們帶來新的希望!
干細胞通過釋放可溶性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來刺激新血管的形成和調節炎癥,為糖尿病并發癥提供了很有前途的方法。此外,基于自體細胞的方法是免疫排斥反應最小化的理想途徑。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并發癥
糖尿病血管并發癥涉及的范圍很廣,其確切原因和機制目前尚未被確定。不過最近研究顯示,內皮功能障礙可能是主要誘發因素。這種類型的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內皮細胞對應激和缺血的反應受損,損傷的內皮細胞不再生,通透性增加導致血管生成不良,加重了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科研人員曾設想,如果能有效地進行內皮祖細胞的體外修飾,有血管并發癥的糖尿病患者或許會受益于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這種方法為受損的血管提供了更好的修復機制。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其他糖尿病并發癥一樣,嚴格的血糖控制雖然有幫助,但不能逆轉視網膜病變的進展。視網膜病變是由于糖尿病中多種代謝紊亂引起的眼部血管紊亂所致。目前,已有臨床試驗評估了造血干細胞注射治療視網膜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注射造血干細胞后,視力出現了改善,治療12周后眼科指標有了改善。
造血干細胞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不過旁分泌信號被認為是可能的機制。除了造血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內皮祖細胞和脂肪基質細胞均被應用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研究中。
三年前,中國研究者在《國際眼科雜志》上報道了自體干細胞移植術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變化分析。臨床試驗發現,自體干細胞移植術后,穩定的血糖水平和胰島功能的改善有助于穩定或延緩視網膜病變的進展。
糖尿病腎病是I型糖尿病的主要并發癥。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在體內可分化為腎細胞,并且有望對腎臟受損部分進行修復。基于免疫原性低,間充質干細胞被認為是理想的移植物。大量的研究顯示,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以及預防腎病的發展。除了間充質干細胞,近年來誘導多能干細胞也被應用至糖尿病腎病的治療研究中。科研人員已經證實,誘導多能干細胞可以很容易并迅速地被誘導生成具有治療意義的腎細胞,在小鼠模型中能夠改善急性腎損傷。
2016年,《中華細胞與干細胞雜志》報道了間充質干細胞修復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案例,證實了經胰背動脈、雙腎動脈介入及外周血靜脈移植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腎病安全有效;與傳統的糖尿病腎病治療方法相比,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改善舒張壓、腎功能方面的臨床療效更優異。
糖尿病足2015年,《糖尿病臨床》雜志上報道了自體干細胞治療在缺血性糖尿病足病中的應用,比較了自體干細胞治療和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治療缺血性糖尿病足病的效果。共有84名缺血性糖尿病足病參與了本次臨床試驗,其中31名接受了自體干細胞治療,28名接受了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24例無法或不愿接受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或自體干細胞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結果發現,自體干細胞治療和經皮腔內血管形成術治療均能顯著降低缺血性糖尿病足病患者的截肢率,自體干細胞治療對于潰瘍愈合有更顯著的療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由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周圍神經病變或感染等所致。據統計,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因嚴重下肢缺血性疾病而截肢的發生概率要高40倍。干細胞在體內能夠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分泌大量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從而形成新生血管,因此在糖尿病足的治療中十分具有前景。
糖尿病并發癥對糖尿病患者的壽命和生活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干細胞技術的發展,給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目前,利用干細胞來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臨床研究正在廣泛開展,相信未來,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會受益于此項技術。
近年來,國內大量的研究機構投入干細胞行業,國家政策也在逐年完善。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企業、研究機構以及醫院合作越來越廣,我國干細胞行業的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