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細菌、病毒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的世界中,身體時刻遭受著看不見的微小生物的攻擊,但依然健康的活著,這都有賴于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發揮了保護作用。
免疫系統就像是人體的護衛隊,而組成這支護衛隊的則是免疫細胞,它們一方面發揮著清除細菌、病毒、外來異物的功能;另一方面消除體內衰老細胞以及發生突變的細胞,為健康奠定基礎。
而人體之所以生病,歸根究底是免疫細胞打了敗仗!
被打敗的原因,不僅是敵人的強大,更重要的因素是自身力量的減弱,在人本身一系列的“作死”行為中,免疫系統一步步瓦解了……

1
破壞免疫細胞的七大行為
①睡眠不足,經常熬夜:芝加哥大學研究發現,與每晚睡7.5—8.5小時的人相比,每晚只睡4個小時的人,體內抵御流感的抗體減少50%。
建議:正常成人應保證7-9小時睡眠,老年人不應低于6小時。
②不良飲食習慣:節食、偏食、暴飲暴食、愛吃油炸和燒烤類食物等都會造成營養不良,對免疫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③精神壓力大:精神緊張、壓抑、悲觀等情緒會影響糖皮質激素等的分泌,進而影響到免疫力。
④不運動:研究發現,每天進行30分鐘快走、慢跑等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白血球數量,改善免疫系統功能。
⑤濫用藥物:藥物雖然能幫助人體對抗病原微生物,減輕不適癥狀,但也減少了免疫系統對抗疾病產生抗體的機會。
因此,像普通感冒等自限性疾病,可以避免用藥,而像急性流感類,自身免疫系統已無法對抗,則要及時就醫。
⑥不愛喝水:喝水能保持呼吸道黏膜滋潤,減弱感冒病毒等的繁殖速度,增強免疫力。
⑦吸二手煙:主動吸煙和被動吸煙一樣有害全身健康,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自測免疫力】
大家可以簡單地通過以下六條進行自我檢測,如果滿足三條以上,就要注意你的免疫力了。
①經常感冒;②經常感到疲憊;③愈合能力差;④腸胃較弱,易腹瀉;⑤經常口腔潰瘍;⑥頻發炎癥。
疫系統是由各種免疫細胞組成,它們之間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2
分工合作的免疫細胞
免疫系統中有五大兵種: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它們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1. 敬業的吃貨——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是血液循環中數量最多的免疫細胞,也是機體免于感染或炎癥的首道防線。
當機體發生炎癥時,中性粒細胞會被趨化性物質吸引到炎癥部位,開始展現吃貨的“本質”——對細菌、細胞碎片或其他顆粒進行吞噬作用。
因其內含有大量溶酶體酶,因此能將被吞噬的細菌和組織碎片分解,這樣,入侵的細菌就會被包圍在一個局部逐漸消滅。如此一來,就能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在體內擴散了。
中性粒細胞的數量意義
中性粒細胞的正常范圍是2000-7000/ml,占全部白細胞的50%-70%。
中性粒細胞增多可能預示著:急性和化膿性感染(肺炎、闌尾炎、敗血癥、內臟穿孔、猩紅熱等)、各種中毒(酸中毒、尿毒癥、鉛中毒、汞中毒等)、惡性腫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中性粒細胞減少常見于:傷寒、副傷寒、麻疹、流感等傳染病,還有化療、放療和一些血液病。
2. 總指揮——淋巴細胞
淋巴液和血液,周游全身,使得免疫系統具備識別和記憶抗原能力,能夠清除表面抗原發生變化的細胞,幫助維持機體內部的穩定。
淋巴細胞按其發生和功能的差異也分好幾類:
①T細胞
形成于胸腺,它的主要功能是識別癌細胞的表面抗原并與之結合,同時釋放一系列淋巴因子,吞噬外來侵襲物。
②B細胞
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接觸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生產各種各樣的抗體——一部分抗體附于癌細胞表面,使它們易于辨別,讓其它淋巴細胞加快消滅;另一部分抗體激活血液中的化學物質,使癌細胞融化。
B細胞與T細胞起協同作用,互相加強,來殺滅病原微生物。
③NK細胞
又叫“自然殺傷細胞”,不需要抗原預先刺激,也不需要特異性抗體參與,在對抗自發、化學誘發和病毒感染誘發的腫瘤方面發揮主要作用。
而且研究表明,NK細胞數量在老年期,呈增加趨勢,中年略有降低,雖單個細胞功能或有降低,但總體功能保持穩定水平。
3. 預備軍——單核細胞
單核細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細胞,來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細胞,也是巨噬細胞的前身——單核細胞具有很好的變形能力,在血流中呆上1-5天之后就溜出血管外,然后進行各種變化并換了張身份證,改名叫“巨噬細胞”。
哪里有需要它就會前往哪里——當血管壁遭到病毒、細菌的侵害,發生炎癥時,單核(巨噬)細胞就會遷移到炎癥部位,開始分化變身,吞噬并清除受傷、衰老的細胞及其碎片。
小分隊——嗜酸性、嗜堿性粒細胞
這兩種細胞在血液中停留時間不長,主要在組織中發生作用。
嗜堿性粒細胞
其是數量最少的粒細胞,僅占外周血白細胞的0.5%-1%。
嗜堿性粒細胞能產生引起機體過敏反應的有關物質,如組胺、肝素、慢反應物質等,也就是說其在過敏性皮膚炎癥中發揮作用。
嗜酸性粒細胞
其也僅占外周血白細胞的3%,但在患有過敏性反應和寄生蟲病時,其數量明顯增加。一方面它能限制嗜堿性粒細胞在速發性過敏反應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能損傷進入體內的蠕蟲體。
三招提高免疫力
除了要避免以上七大行為,平時我們通過以下方法也可以保護免疫細胞。
1. 調節膽固醇代謝水平
T細胞受體的形成需要膽固醇,因此通過調節膽固醇代謝,有助于促進T細胞受體信號的傳遞,進而發揮殺傷作用。
而瑞典哥德堡大學的一項實驗表明,膽固醇代謝受小腸細菌的調節。因此平衡腸道菌群,對于激活免疫細胞能力有好處。
平時可以通過喝酸奶、吃泡菜、豆豉等發酵食品,來補充益生菌;但相對而言,食物中的益生菌含量比較少,且在某些條件下容易失活,若有需要可以服用益生菌制劑。
2. 提高DNA修復力據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修復受損的DNA能夠使免疫細胞根據不同的病原體作出相應反應,最終達到提升免疫系統功能的目的。
而我們人體內有專門負責看管DNA的蛋白質,因此,日常適當多吃魚蝦、瘦肉、大豆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提高DNA的修復力。
3. 補腎健脾
腎和脾分別是人體先天及后天之本,調補好這兩個臟器,也有助于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幫助抵御疾病。
如今正值板栗成熟的季節,而其兼具補腎、健脾的雙重功能,因此平時可以吃點板栗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