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癌癥新發病例約2000萬例,其中女性乳腺癌230.89萬例,占比11.6%,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全球癌癥死亡973.68萬例,女性乳腺癌66.57萬例,占比6.9%,居第四位。
到2050年全球乳腺癌病例預計將增加38%,每年因該疾病死亡的人數預計將增加68%。
在乳腺癌綜合治療中,手術、化療、放療等傳統手段雖有效,但復發轉移仍是難題。近年來,CIK細胞作為新興的免疫療法,憑借“綠色抗癌”“精準清除殘余腫瘤細胞”的優勢,成為乳腺癌領域備受關注的“輔助抗癌利器”。
2025年2月6日,紹興市人民醫院的研究團隊在行業期刊《免疫學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發表一篇綜述報告,研究揭示了免疫療法與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的結合可能代表著一種新的突破。概述了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療法(CIK細胞療法)及其聯合策略的現狀,尤其是化療與分子靶向治療相結合,用于治療乳腺癌。
CIK細胞:免疫治療的“多面手”
CIK細胞是一種通過細胞因子(如IL-2、IFN-γ)和抗CD3抗體激活的異質性免疫細胞群體,兼具T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的特性。其核心優勢包括:
1、廣譜殺傷能力通過釋放穿孔素、顆粒酶等直接溶解腫瘤細胞,且無需依賴特定抗原識別(MHC非限制性)。
2、低毒副反應與化療或傳統免疫療法相比,CIK療法僅引發輕微發熱等不良反應,且不會誘發移植物抗宿主病。
3、協同增效CIK細胞可分泌IFN-γ、TNF-α等細胞因子,重塑腫瘤微環境(TME),增強其他療法的抗腫瘤效果。
聯合療法:CIK細胞療法的臨床突破
l CIK細胞聯合化療
化療仍是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主要治療手段,但耐藥性限制了其長期效果。臨床研究表明,CIK聯合化療可顯著降低早期TNBC患者的復發率,延長生存期。一項納入294例術后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回顧性研究顯示,聯合組5年無病生存率達77.9%,優于化療單用組(69.8%)。
l CIK細胞聯合分子靶向藥物
靶向藥物(如曲妥珠單抗、西妥昔單抗)與CIK的協同作用機制明確:
CIK細胞通過抗體依賴的細胞毒性(ADCC)增強靶向藥物的殺傷效果。
臨床前研究表明,靶向藥物FAK抑制劑可提升CIK細胞對TNBC(三陰性乳腺癌)細胞的殺傷力,并通過調控PD-L1表達改善免疫抑制微環境。
l CIK細胞聯合樹突狀細胞(DC)疫苗
DC細胞疫苗能激活腫瘤特異性免疫反應,與CIK細胞聯用可顯著提升療效。一項涉及941例乳腺癌患者的薈萃分析顯示,DC-CIK聯合化療的總體緩解率比單用化療提高37%,且安全性相當。
總體而言,CIK細胞療法是乳腺癌強有力的輔助抗腫瘤方法。多項臨床試驗和臨床前研究結果表明,CIK細胞療法可延長乳腺癌患者的無病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并可以與分子靶向治療相結合,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并減少副作用。
CIK細胞療法憑借其獨特機制和低毒性,正逐步應用于乳腺癌干預。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和技術迭代,這一療法有望為更多患者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選擇。
[參考文獻]Jiang Y, Qiu J, Ye N, Xu Y. Current status of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and combination regimens in breast cancer. Front Immunol. 2025 Feb 6;16:1476644. doi: 10.3389/fimmu.2025.1476644. PMID: 39981243; PMCID: PMC1183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