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癥日,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顯示,每36名8歲兒童中就有1名自閉癥患者。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自閉癥列為兒童精神疾病第一位。
《中國孤獨癥(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中也提到:目前中國的自閉癥患者已超1400萬,其中0-14歲的兒童患者有300多萬。
這些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的群體,宛如獨自閃爍在遙遠天際的星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與周圍的一切似乎隔著一層無形的屏障。他們面臨著諸多生活與社交上的困境,需要全社會給予更多的理解、關愛與有效的治療方案。
自閉癥:被誤解的孤獨
自閉癥,醫學上稱為孤獨癥譜系障礙(ASD),常常發病于嬰幼兒時期,是一種復雜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核心特征表現為 “三低一高”:
社交能力低:回避眼神交流,缺乏共情,難以建立伙伴關系;
溝通能力低:語言發育遲緩,常重復刻板語言,或用尖叫、動作代替表達;
興趣范圍低:沉迷特定物品(如車輪、按鈕),抗拒生活規律變化;
重復行為高:反復搖晃、轉圈,對聲音、觸覺等感覺異常敏感。
患兒常對他人情感“無反應”,卻對特定光線、聲音異常敏感;部分孩子擁有超常記憶力或藝術天賦,但無法融入普通學校。醫學界用“譜系”一詞,正是因其癥狀輕重差異極大,從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到“高功能”天才型均有分布。
大腦神經影像學研究發現,自閉癥患者的大腦在結構和功能上存在一些特征性改變,如大腦某些區域的神經元連接異常,導致信息傳遞和處理出現偏差,進而影響了患者的社交、語言和行為等功能。
干細胞:修復神經的“萬能鑰匙”
針對自閉癥,傳統的藥物治療僅能緩解焦慮、攻擊行為等繼發癥狀,而干細胞療法則試圖直擊病因——?修復受損神經、重建腦內微環境?。其核心機制包括:
促進神經再生 :干細胞能夠分化為神經元,填補受損的神經回路,幫助修復受損的神經系統。
神經保護作用 :某些類型的干細胞,特別是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炎作用,能夠減輕神經系統中的炎癥反應,保護神經元免受進一步損傷。
神經遞質的調節 :自閉癥常常伴有神經遞質失衡,干細胞通過對神經遞質的調節,有望改善神經信號的傳遞,幫助恢復正常的神經功能。
臨床突破:讓星光不再孤單
在干細胞應用于自閉癥的探索之路上,科研團隊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發表在《干細胞轉化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對于4-9歲自閉癥譜系障礙患兒,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很好的神經炎癥調節能力,通過臨床I期實驗證實了50%的患兒接受靜脈注入人臍帶組織間充質干細胞后,自閉癥譜系障礙核心癥狀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社交、語言和日常技能有了顯著改善,重復行為和多動癥明顯減少。
多關注自閉癥患者現狀,積極支持和推動相關科研工作的開展,我們相信每一次臨床實驗的突破,都可能成為照亮這些孩子前行道路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