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2025年4月11日是第29個“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見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著全球約0.3%的人口,而在65歲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達1%-2%。隨著人口老齡化,其患病率預計將在未來幾十年內翻倍或三倍增長,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以及醫療系統造成巨大壓力。
帕金森病是一種復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多巴胺能神經元的進行性丟失,導致基底神經節多巴胺缺乏,從而引發典型的運動癥狀(如運動遲緩、震顫和強直)以及多種非運動癥狀(如抑郁、便秘、疼痛、泌尿生殖問題和睡眠障礙)。目前,藥物仍是帕金森病的一線治療方法,但其療效會隨時間降低,并可能出現運動障礙等副作用。
隨著再生醫學技術的進步,干細胞逐漸應用于帕金森病。
近年來,多項研究證明了干細胞在帕金森病中的應用潛力。例如,2017年的一項研究成功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衍生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在非人靈長類動物帕金森病模型中實現了功能恢復。此外,2014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類胚胎干細胞衍生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表現出與胎兒神經元相似的療效和效力。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干細胞療法不僅能改善帕金森病的癥狀,還有望減緩或阻止疾病進展。
干細胞的作用機制
替代受損神經元:干細胞可以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替代黑質中丟失的神經元,恢復多巴胺的正常分泌,從而改善運動功能。
神經營養支持:干細胞分泌多種神經營養因子,如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GDNF),有助于保護殘留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促進其存活和功能恢復。
免疫調節:干細胞具有免疫調節特性,可以減輕帕金森病中的神經炎癥反應,減少神經元的進一步損傷。
促進突觸可塑性:干細胞移植后,可以與宿主神經元形成新的突觸連接,增強神經網絡的可塑性,改善神經信號傳遞。
干細胞療法為帕金森病提供了從“對癥治療”轉向“對因治療”的可能,其優勢令人矚目。然而,大規模臨床應用仍需攻克長期安全性驗證、標準化生產及成本控制等挑戰。未來,隨著基因編輯、生物細胞等技術的融合,干細胞療法有望成為逆轉神經退行進程的“武器”,改寫全球數千萬患者“顫動的命運”。